曾經聽過一個說法,一旦孩子有了真正的祕密(不是偷吃糖果之類的小事),就代表他們即將與純真無憂的世界告別。祕密,往往是沉重的,甚至會蜇人,令人坐立難安。然而,誰沒有一兩個、三四個、五六七八個祕密……
《祕密小兔》原本是資深兒童文學作家張友漁的一篇小說,細膩描寫孩子面臨家庭功能變化、校園人際互動的種種煩惱,最有趣的,是作者創造了一個看似平凡,卻有「生命靈氣」的兔子布偶,敏銳的耳朵和柔軟的心,可以傾聽人們的祕密。不過,所有祕密都存放進牠的背包裡,實在是難以負荷之重。
故事的核心主題不僅描繪祕密之所以形成的原因,對此有很溫柔的理解;最主要情節更是小兔保守/死守祕密的過程,這些篇幅,非常生動有趣,也能提供讀者許多價值澄清的思考機會。
這篇適合大童與青少年閱讀的小說,近來由畫家貓魚重新拆解、布局,最後蛻變為全新的圖像小說。貓魚謹慎保留原作的核心概念、重要情節與字句,移除部分段落之後,再加上線條、色塊營造適當的氛圍,並將角色的心境與行動都圖像化,一格格、一幕幕,如漫畫,也如動畫短片,精彩而流暢,讀者很容易便能走進故事的景深,一窺角色的內在世界。
舉例來說,原著第一句是「自從小兔來到小美家之後,牠開始痛恨自己有一對長耳朵」;然而,在圖像小說的版本裡,一開始,讀者會先看到圖畫--小美垂著頭、踢石頭,在暮色中無精打采歸來,讀者可以感受到她心中似乎有個缺口;畫面另一邊,小兔正在整理塞滿背包的祕密,同時聽見小主人即將到家的動靜,下一頁,也是此書的第一句話,是小兔慌張收拾背包時所說的話:「啊!快點快點,我得把背包收起來!」當小女孩走進房間,小兔已經端坐在床上,就像一隻普通的布偶。雖然原著小說的第一個精彩的句子往後退了一些,但這麼一鋪陳,兩個主角都活了起來,讀者在翻開書的第一時間,不僅稍微同理了女孩的落寞,也感受到小兔背負秘密的壓力。
圖像小說在台灣雖然還不「時行」,但一本好的圖像小說可以含括圖像敘事的魅力和小說豐富的情節,同時,圖畫與文字的配合,也能表現出繪本圖文互補所創造的機智或餘韻,是很值得讀者關注的一種出版文類。如果你與孩子還沒接觸過圖像小說,不妨就從這本開始。
#小光點出版
(彩蛋消息請見留言處)